韓國古寺尋幽行・豐富之旅—巡禮海東佛國
另眼看韓國
2016年7月29日起的韓國佛教藝術之旅,在八天內參訪十三座寺廟,深入瞭解韓國寺廟的建築風格、文物保存、殿堂空間配置和教派分佈,從而讓我對韓國人重視文化的態度,刮目相看。參訪佛寺之外,沿途景觀、日常飲食,也讓我深刻體驗到韓國的庶民生活。
豐富的文化遺產
此次參觀的寺廟,有三座被列為聯合國文化遺產:石窟庵、彌勒寺、海印寺,與列為國寶的諸寺院。每一座都充滿了韓國人保護古蹟的可敬故事。海印寺保存八萬片大藏經雕刻印刷版,成為重量級佛寺,山門背面刻上「海東第一道場」乃其來有自。日本曾經要索取這八萬片印刷刻版,幸好韓國人力保,今日才有令後世子孫驕傲的文化瑰寶。沿著清澈溪流走上海印寺,潺潺溪聲陪伴腳印,這條路因此被稱作「聲音之路」,邊走邊參「溪聲盡是廣長舌」,禪意濃釅,興味盎然。
特殊道教信仰的馬耳塔山寺
佛教傳入韓國前,韓國人的信仰屬於原始的自然崇拜,就是道教、薩滿信仰、崇山信仰。佛寺中常可看到山神廟,山神旁會有老虎與童男的雕像。全州的馬耳山天地塔,第一代創建人是道士李甲龍先生,他認為人人可建塔,用石頭就可疊成。
很多人模仿他的發心,所以路邊一堆堆石頭堆疊的小塔,不到膝蓋的高度。在山頂有最高的兩座塔稱為天地塔,令人震撼,喚起人對自然的敬畏之心。
寺院生活體驗
行程中,我們有特殊的生活體驗。大興寺的寺院體驗,使這次旅行有更深刻的宗教感受。團員將大件行李留在遊覽車裡,只帶簡單的盥洗物件。領了居 士服進入木板通鋪,這一晚37人同睡在此。女眾浴室沒有很大,約可容納十二人同時洗澡,每個人面向牆壁,不用攀談,快速地盥洗,好像又回到大學時期參加戰鬥營的時光。
夜宿大興寺,有一場Q&A的安排,知客師父與團員透過導遊翻譯座談。結束前師父高歌一曲耳熟能詳的「阿里郎」,引來熱烈安可之聲。師父又再唱「海女之歌」,招呼大家一起吆喝「一∼秀」,類似 海女採海菜時互相打氣的歌聲。這位來自濟州島的師父,展現親切的風格,讓團員們如沐春風,大家語言雖然不同,但人間性格的佛教修行,卻能打開所有人的心,團員的臉龐展現的笑聲,足以形容。
住宿大興寺,當然要參加早課。一大早,鄰床師姐已經起床,動作雖然輕巧,我仍然警醒了。趕緊起來上洗手間,頭髮綁一綁,抄著夜路,趕到大雄寶殿前,三點半開始,師父們先擊鼓後敲鐘,然後禮拜早課,讓我扎實地體驗韓國佛寺早課課程的厚實。
充滿思惟的旅途
每進寺院,看到的文字幾乎都是漢字,例如虛空可量風可繫,無能說盡佛功德。華嚴經上的文字,刻在寺院的木板上,足以說明韓國文化漢化之深。可 是一離開寺院,商店看板上的韓國文字,使我頓時成了文盲。現在的韓國文字是十五世紀世宗大王時期所創,當時世宗大王體認到,有自己的文字才有獨立的文化,由此看出韓國人獨立自主,建立自有文化的民族個性,令人感佩。
韓國人不僅保留了大量的寺廟,佛教信仰仍受到尊重,這種維護文化的觀念與態度,令我敬佩。寺廟中的僧人仍然依著佛陀古德教法如實修持,所以寺廟的佛教文化活生生地呈現。一進入寺廟,古樸、靜穆的建築,讓人的心靈沉靜下來,寺外的青松古柏鬱鬱蔥蔥,清風吹來暑氣全消,塵俗煩惱不翼而飛。寺廟 建築與四周的山巒疊翠、晴空浮雲和諧自然相融,萬物皆為友朋,勝賽仙境,令人忘返。
此次韓國寺院行,承蒙陳明華教授專業導覽,讓學子們深度認識韓國佛寺與藝術文化。「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陳教授以其數十年實地研究考察的心 得,娓娓道來,讓團員大有收穫,而教授練就的腳力,更令跟在後面氣喘吁吁的學子們讚歎不已。
如此豐富深度的文化旅行,套句俗話「物超所值」。透過實際的參訪,加深加廣對佛教的認識與信仰,八天的親眼所見,幾年內都消化不完,我知道它在我的內在變化,成為豐富的心靈資糧,讓我堅定地走向成佛之道。感謝所有成就此次旅行的師父、師姐,有您真好。
如此豐富深度的文化旅行,套句俗話「物超所值」。透過實際的參訪,加深加廣對佛教的認識與信仰,八天的親眼所見,幾年內都消化不完,我知道它在我的內在變化,成為豐富的心靈資糧,讓我堅定地走向成佛之道。感謝所有成就此次旅行的師父、師姐,有您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