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覺風學院敦煌行旅札記-沙漠明珠‧法雨清涼
2018年6月25日,由寬謙法師與簡佩琦老師所帶領的覺風佛教石窟朝聖之旅熱絡地展開,並與甘肅敦煌研究院進行交流與講學合作;前後八天的行程十分緊湊,總計參觀了大小石窟、寺院、古遺址,以及博物館共十餘處,收穫相當豐富。以下的概略抽樣紀錄,願與大眾分享這次活動的喜悅!
當我們來到位於甘肅天水的麥積山石窟,天降甘霖的洗塵氛圍,讓周邊森林綠意更加清新;秦州的落雨聲有一種寧靜之美,傳說中的「麥積煙雨」現前了!在專業導覽員的講說當中,大家依序參觀了崖體上的殘留木構遺跡,循著上、下七佛閣、千佛廊、牛兒堂、東崖與西崖的兩鋪摩崖大佛,又個別體驗了後秦、北魏、西魏、北周的數座禪窟與禮懺空間,最終以宋代的彌勒菩薩和蓮花化生地神做結。圓塑、半浮塑、淺浮塑、薄皮塑,以及褪色情況不等的歷代彩繪,樣樣動人心弦。站在離地面高度約七十米的牛兒堂前,遠眺周邊山色,這古代禪修重地的氛圍異常濃烈。垂直俯視摩崖棧道的陡峭驚險,倍覺古人參究生命的勇氣與虔誠。在此,也可以看見日後往河西地區傳播的某些畫稿與風格先聲,這都是古道交通與宗教傳遞之間的親密對話,就在此時就在此刻,千餘年的歷史甦醒了……。栩栩如生且富含生活氣息的「東方 雕塑博物館」,被西方藝術史家恭敬地傳頌著。
永靖劉家峽水庫的奇幻旅程,美麗得醉人,我們邁向具有深厚歷史價值的炳靈寺石窟,這兒曾經是西秦王國(385—431)最莊嚴的佛教聖地。從古代羌語的「唐述窟」到明代藏語的「炳靈寺」,地名著實是佛教文化帶給此地的淨化方程式,展現著「十萬彌勒佛洲」的微妙境界,此「慈愛能量所聚集的聖地」讓人終身難忘!一切的能見與所見,都默默啟動著佛性種子的催芽。寬謙法師領眾在彌勒大佛前唱頌梵唄,悠揚的樂聲迴盪在兩山河谷之間,別有一份深邃的感動;筆者因與善友們同行,齊坐在新建大橋上講解體驗,遙指細數崖面最高處第169窟中的西秦造像,諦觀「佛影」分享著大佛的慈心悲願!五胡十六國晚期的西域禪師曇摩毗曾經到此傳法,西行求律的東晉法顯大師或也可能在此地駐留過,玄高禪師的高徒玄紹法師以神通驚人聞名於世,他也是在此蟬蛻而逝,懷想古德的點滴,讓此行更有激勵道心的意義。
安西榆林窟,深藏在榆林河和榆林樹之間的深谷洞窟,是敦煌石窟當中景緻最動人的一區,我們參觀了幾個唐到五代的洞窟,精彩的壁畫確實非常迷人,能在此清涼窟內「隨相起觀」的心靈觸動,以及河谷樹林中的唱頌共修,非親臨者難以體驗啊。突然間,天空出現了彩虹雲,引發了一陣驚訝與討論;其實,在筆者的記憶中,每回到此地考察都或多或少有些奇遇或瑞相,究竟是自然環境的奇妙?還是虔誠護法神們善意的回應呢?不管如何,連長年住在此地的工作者都罕見的異相,深深地祝福著我們的到來,真是充滿感恩。
敦煌莫高窟的參觀與學習是此行的重點,現場體驗補充了課堂間的不足,除了資深的現場專業導覽之外,還安排副院長趙聲良先生的專題演說,開闊了 眾人的絲路文化視野,真是難能可貴。豐富的石室圖像,是古人連結十方三世諸佛世界以及各種精湛教法的平臺,沉澱著歷史、政治、宗教、藝術、經濟、交通、生活的種種訊息。站在石窟內就能感受法界齊現的神奇能量,是歷代敦煌匠師們留給後人最了不起的心靈資產,除了虔誠和恭敬之外,一切都是佛法恩典的傳送,名符其實的「沙漠明珠‧法雨清涼」!
來到玉門關,除了引生古典文學的幽思之外,在一步又一步的行禪中,感受那戈壁的孤寂,懷想歷代守關將士的辛勞。雅丹地質保護區是壯觀而詭譎的 境界,人心與自然之間赤裸裸的對話,讓人不禁更加佩服古德西行求法的堅毅情操。以羅布泊的近緣,半天穿梭於古今之間,讓我們更加珍惜今天所擁有的一切,做為福慧雙修的美好資糧。
回程過境西安,陣陣大雨的洗滌,想來是古都霧霾對覺風團員們的疼惜吧。雨中遊走在碑林博物館與慈恩寺的大雁塔之間,雨水沖刷後的長安城更顯得清新翠綠。一座座碑石都是深厚的文化沉澱,隨手拈來盡是千古珍寶,石刻藝術館中的漢唐陵墓石刻與佛教造像,展現關中地區豐厚的文化養料,登上大雁塔便能與唐太宗父子和玄奘法師連結共鳴,閱讀著中書令褚遂良書刻的〈御製大唐三藏聖教序、記〉,千餘年前的歷史盛況近在眼前。在古佛像前的攝心諦觀當下,最能體驗一即一切的了無障礙,以及一劫入一切劫的微妙與自在。
回到溫馨的寶島台灣,我們依然被諸佛菩薩擁抱著,在生活中始終不離佛法的甘露滋味,任人品嚐去……。筆者受法師們的託囑,忝為隨團二車的講解 老師,寥寥簡記以饗有緣,內心充滿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