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影音-般若系
#弘法影音 #弘法DVD #寬謙法師
2002 年,是寬謙法師第一次電視弘法,初以錄製於高雄佛青會的《八識規矩頌》,其後陸續錄製佛學課程弘法經論,多年來未曾間斷。在類別上,分為學佛次第、般若系列、唯識系列、真常系列,依此不但能建立佛法學習基礎,深入法性空慧,從而追本溯源,直達佛陀本懷,更是修行的指南。
請購方式
般若系
序號 | 項目 | 內容介紹 | 相關連結 |
---|---|---|---|
1
| 大智度論 | 大智度論,全書一百卷。為龍樹菩薩所造,鳩摩羅什翻譯。「大智度」為「摩訶般若波羅蜜」之意譯,又稱大智度經論、摩訶般若釋論、釋論、大論。相傳本論著原文有十萬頌,為詮釋大品般若經的論著,現今流傳的為略譯本。全書所引佛典甚多,包含原始佛教經典、部派佛教論書,及初期大乘佛教經典,為理解大乘佛教之重要論書,被譽為當代佛教百科全書。 | 卷001-卷012 ►點擊觀看影片 |
卷013-卷026 ►點擊觀看影片 | |||
卷027-卷041 ►點擊觀看影片 | |||
卷042-卷055 ►點擊觀看影片 | |||
2 |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 般若經的部帙繁多,文義廣博,此經以寥寥二百餘字,攝之淨盡,可說是般若波羅蜜多經的心要了。 | 點擊觀看影片 |
3 | 維摩詰所說經 (精華版) | 維摩詰長者,雖在俗塵,修為高遠,藉文殊探病出示大乘教義,並有歷代經變藝術產生,結合義理與藝術解說,深入瞭解維摩本義 | 點擊觀看影片 |
4 | 《維摩詰所說經》暨經變圖 | 維摩詰居士是過去金粟如來所示現,是佛倒駕慈航來人間度眾生,本經內容說明在家學佛行人,如何修學佛法,如何弘揚佛法,故可做為在家修學大乘行者的榜樣。 《維摩詰經》是破小乘顯大乘,是破菩薩的法執而顯佛道的關鍵;處處展現不二法門,中道實相,不可思議境界以及大乘圓滿教義。本經始終在說明依正二報的因果,說明宇宙觀與人生觀的兩大論題;尤其重視菩薩行的發揮,而且積極的創造清淨淨土,度化眾生,更契合大乘精神。 經文內容,維摩詰居士示疾,藉文殊探病出示大乘教義,因而又稱「入文殊法門」。歷代以來,依據《維摩詰經》繪製的經變圖,多已佚失。現今流傳最具代表性的,存於敦煌莫高窟,為研究中國佛教藝術的重要資料。 | 點擊觀看影片 |
5 | 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偈頌講記 | 本講記收錄在《華雨集》第一冊,印順導師選擇《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中的一部分偈頌來講。導師巧妙解釋「大樹」義說:「菩薩修行,由初發心修行直到成佛,就好比樹的生根,長出樹幹,發出枝葉,開花結果;就這樣長成了一棵菩提大樹。」所以大乘法如大樹,要發大菩提心、發大悲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 | 點擊觀看影片 |
6 | 中觀論頌講記 | 這部講記是印順導師於 1942 年講於四川法王學院,為講解龍樹菩薩的《中觀論頌》而紀錄的講記。根據導師的考察,龍樹菩薩的《中論》,直探《阿含經》的本義,抉擇部派的阿毗曇論及初期大乘佛教的《般若經》,樹立中道的性空學。《中觀論》簡稱《中論》,中是正確真實,離顛倒戲論而不落空有的二邊,觀體是智慧,觀用是觀察、體悟。也就是以智慧觀察一切諸法的真實,不觀有無顛倒的「知諸法實相慧」,名為中觀。 | 點擊觀看影片 |
7 | 中觀論選頌講記 | 《中觀論選頌講記》是印順導師於1949年在香港應東蓮覺苑的邀請,為了接引初機者,特地從龍樹菩薩的《中論》447頌中挑選70頌,並且造了很有系統的科判表,盡量用最淺顯的方法來解說。《中論》思想源自《阿含經》,又受部派佛教學院式的教理啟發,綜合大乘佛教的進步思想,集大成於一論。 導師解釋龍樹菩薩的《中論》,而寫成的《中觀論頌講記》既深且廣又細密,實非我們一般所能輕易理解的。現有《中觀論選頌講記》出版,無疑地讓我們在探討《中觀論頌講記》前,還有因緣作一些事前的暖身動作,因此本次講課決定以這部《中觀論選頌講記》為主,搭配《中觀論頌講記》,就如同先作導讀的方式,藉此能進入龍樹菩薩《中論》之門。 | 點擊觀看影片 |
8 | 菩提資糧論 | 龍樹菩薩造的論典,主要的部分可分為兩類:一、深觀論,二、廣行論。深觀,如《中論》、《十二門論》等,以探究諸法的實相為中心,為迷悟的關鍵所在,所以名之為深觀。廣行,如《大智度論》、《十住毘婆沙論》、《菩提資糧論》等,這是以菩薩的廣大行果為主的。 本論主旨在闡明眾生欲成佛道,必須廣諸菩提資糧及修行菩薩道,菩薩行包含布施、持戒等行法,佛陀自證化他的果德,主要為引發信願以及積集福智的資糧。 首先,讚歎佛菩薩功德令有情生信而發願起行。次明十波羅蜜為菩提資糧體,並闡明十波羅蜜的深意。第三敘述修菩薩法的前方便,即以何動機精進、如何破菩薩法障、如何積聚大福報。第四則明釋菩薩道的種種修行,此段中,首先明菩薩當修三解脫門而不證,次明得力菩薩的修行,其次闡述未得力菩薩的修行,如助行中的修心、修三十二大丈夫相;正行的五解脫、十不淨想、八丈夫覺、五通。另外明菩薩應取捨之法,及如何覺察善、惡知識等諸行。 | 點擊觀看影片 |
9 | 中觀今論 | 龍樹菩薩把握了佛陀的根本心髓,首倡中觀之學,發展出大乘佛教重要的思想。印順導師承襲此思潮傳承,並深入嚴密的闡發,繼續闡發中觀學說。中觀之義如何?寬謙法師特別為大眾演說,探索佛陀佛法的究極心要。 | 點擊觀看影片 |
10 | 大寶積經普明菩薩會 | 本經的宗要與《般若經》大體相近,皆說三乘都以無所得入道,所以是正明菩薩道,兼說聲聞行的教典。佛法即世間而出世間解脫,這是非智慧的達妄契真不可,才是更契當於菩薩道的精神。 | 點擊觀看影片 |
11 |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 | 姚秦‧鳩摩羅什譯。傳說:六祖慧能,就是聽了本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開悟的。寬謙法師在本講座當中,一再提示我們,經中所謂之空─無、非、不等字,不是空空如也,而是在斷除我們的自性妄執,讓眾生從空有相即的相對觀中,超脫證悟中道實相。 | 點擊觀看影片 |
相關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