磚心緒慧命,深耕在地情
在地情·北投磚窯--
2010年,因緣際會寬謙法師取得,北投貴子坑溪畔荒癈已久的台灣工礦法拍地。2011年得到國際建築大師安藤忠雄建築師的允諾,為這塊寶地規劃設計覺風佛教藝術園區。
北投出產品質良好的黏土礦,清朝時期即被用作陶瓷原料,稱為「北投土」。日治時期,日本人又結合京都清水六兵衛製陶的技術,發展出別具特色的「北投燒」,成為當時台灣陶瓷的主流。除了作高貴的器皿,更研發出「白磚」產品,用作建築物的牆面,既美觀又耐用,廣為當時公共建築愛用,例如台北郵局、中山堂、台大、師大、北一女、中山女中校舍等,均採用北投窯廠生產的白磚。
北投窯,因而被稱為白磚窯,白磚曾是這個社區的驕傲。每塊白磚都有它的去處,有的是為建造一個家,有的是為鋪設街道,有的則是為了實現某個夢想。每當夜晚,北投窯熊熊的火光照亮黑暗,代表人們的希望和汗水正轉化為實物。它不只是石土的物質,背後還有百多年來,台灣人民建立家宅、美化家庭的歷史。但1977年薇拉颱風重創了貴子坑,隨後台北市政府禁採此地土方,因此窯業從此沒落。
續慧命·白磚計劃--
安藤大師向來以清水模建築著稱於世,但北投白磚顛覆了大師的設計,首度以白磚牆面,融入他所設計的覺風建築,讓人們重新認識白磚的在地文化價值和獨特美感,使白磚沈寂了四、五十年後,再度受到重視。因此,白磚的故事,不止從過去到現在,乃至於未來,它仍將繼續被傳述著。一個人捐一塊白磗的負擔不大,但一群人捐出幾萬塊白磗,就能成就覺風佛教藝術園區莊嚴的道場。千年的建築始於一磗一石的堆砌,無量的道業來自一沙一渧的願力。一塊白磗就是一份發心,或建設塔寺、或修補寺院,如是回向法界,百千生中受上妙樂。
覺風經過十來年的努力,終於可以落地生根,值此殊勝建寺因緣,發起「白磗募款計劃」,期待十方善信共襄盛舉!
相關課程